云南彝族旅游文化概述
彝族是云南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彝族在云南省内分布广泛,除澜沧江以西地区以外,云南百分之八十五的县都有彝族人口,楚雄彝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云南主要的彝族聚居区,此外云南还有十四个彝族自治县。
彝族有多个支系,在著名的云南旅游景区石林周边聚居的是彝族支系撒尼人、红河弥勒县及泸西阿庐古洞周边则居住着彝族支系阿细人和大白彝、小白彝等支系、红河州的石屏县居住着一个独特的彝族支系——花腰彝,云南丽江宁蒗、永胜等地则居住着彝族诺苏支系。
彝族作为云南主要的少数民族,具有分布广泛、支系众多的特点,云南彝族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如彝族的音乐舞蹈、民俗节庆、特色民居等都成在为重要的云南旅游资源。比较知名的云南彝族旅游文化资源包括暑期间楚雄、石林、红河等地的火把节活动、春节期间的石林、泸西等地的斗牛、摔跤活动,弥勒的阿细祭火、阿细跳月,楚雄的彝人古镇、罗鹜文化等等。
彝族民居建筑
旧时,云南彝族多聚居于山区,村寨多建在密林环绕的地方。寨中户数多少不一。住房多为瓦房和土掌房,有的地方住木楞房。彝族土掌房一般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简单,以木立柱,墙壁以泥土或石、土坯垒砌。

泸西城子村的彝族土掌房
彝族服饰
居住在云南不同地区的彝族服饰差别较大、各具特色。但一般都色彩鲜艳,多绣饰并配众多首饰。
著名云南旅游景区世界恐龙谷所在地禄丰县的彝族女子,头戴绣花鸡冠帽,上面缠绕一大束大红毛线,加上一些红缨球,身穿右衽立领长袖上衣、长裤、系围腰,脚踏绣花布鞋,服装上绣满花纹,肩胸处还镶有小银泡。浑身鲜艳夺目。
楚雄州永仁县彝族女子身穿右衽立领长袖上衣,宽管黑色裤子,系围腰,戴帽或手帕。整套服饰注重边缘部分的绣花,并配以绣花鞋、银耳环、项链、手镯等饰品,很有特点。
云南旅游景区元阳梯田附近居住的彝族女子头戴缝满小银泡的鸡冠帽或顶部有装饰的圆顶帽,穿右衽小领套袖上衣,袖宽,宽管长裤,衣裤上有许多绣花、花边。系绣花、镶银泡或珠子的腰带,装饰艳丽,交叉垂于后腰。配耳环、项链、手镯等饰品。服装色调随年龄的增加而由浅到深。
云南高原湖泊“异龙湖”所在地石屏“花腰彝”女子,穿着复杂,富丽。她们头盘长发,被头饰盖住。头饰分两部分:前额系绣帕,脑后披一块有内衬的绣花帕,包头高高立起部分是一块绣满花能直立的布,下半截为镶边红色或黑色布。整个绣花头饰镶有很多银泡,坠满红色毛线绒球和须穗。上身内着长袖黑色或红色衬衣,外套黑色前齐肚后齐脚弯的坎肩,下穿黑色宽管裤、布鞋、胶鞋或凉鞋。服装上镶有大量花边、绣花、银扣饰。腰间还系有装饰精美的花腰带。腰带分两层,内层为一条长两米左右,宽二十厘米左右的红黑相间的尖头腰带,有绣饰和银泡,系时将两端垂于后腰,外层为一条宽八厘米左右的绣带,坠白色玻璃珠串和毛线须穗、银币。腋下吊挂长长的白色玻璃球串,并将它绕挂到后腰,使后腰装饰更丰富。
丽江、中甸、宁蒗等地的彝族女子,头顶大花帕或镶边黑色头帕,内有衬垫物,将头帕高高撑起呈四方形,帕的四个角向下垂,看上去像顶着一片大荷叶。上身内穿长袖对襟立领衣,布纽,外套用棉布或灯心绒、缎子做的对襟短坎肩,下着各色相间的百褶长裙。色彩随年龄增长而加深。身上饰以各种装饰物。
石林等地撒尼支系女子则头戴装饰艳丽的布箍,穿右衽、前短后长的浅色衣服,肩斜挎一块绣花羊毛披肩,下着长裤,裤脚边饰彩绣,多穿胶鞋、布鞋。

居住在石林风景区周边的云南彝族支系撒尼人
彝族男子服饰相对简单,基本可分为两大类即对襟衣和右衽大襟衣。对襟衣穿的地区较多,一般为深色长袖对襟衣,立领、双兜、布纽或用银币做纽扣。领和衣兜上绣有彩色花纹图案,下着深色宽管长裤,披羊皮褂,穿绣花布鞋或胶鞋。右衽大襟衣主要用麻布、棉布和毛织布料制成,防寒效果好,多为蓝色,穿时系腰带,缠包头,外披羊皮或毡,穿长裤。
彝族宗教信仰
彝族认为神灵主宰万物。对于所崇拜的动植物不能猎取和食用。家有大事都要请神职人员来进行相应的活动,以保佑人畜平安。
彝族歌舞
彝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唱歌跳舞是他们交往的主要方式,青年男女相识恋爱也离不开它。彝族青年男女通过唱歌跳舞相识、相恋男女相识并产生爱慕之情后,男方会把女方叫到一个僻静处向女方表达爱慕之情,而女方会拉起男方的手咬一口,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如果咬得轻,表明姑娘在拒绝,如果咬得重,表明姑娘愿接受小伙子的爱。婚礼中唢呐、歌声不断,而新娘则在房中用从自家带来的饭菜。 彝族喜跳各种舞蹈来增加节日、休闲时的欢快的气氛。不同地区的彝族偏爱舞蹈不同,但大多都是集体舞,是人们交往的重要方式。流行于弥勒西山的彝族支系阿细人的“阿细跳月”,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为很多人所知、所喜爱。
彝族节日
彝族节日众多,除过汉族的春节、清明、端午等节日外,还有传统的祭祀、农事和娱乐商贸节日。较有代表性的有火把节、咪卡哈和祭密枝。不同地区彝族的火把节节期活动有所不同,但都是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举行,持续几天。主要围绕着“迎火把”、“送火把”、“祭火把”、“撒火把”进行,其间还组织丰富多彩的娱乐交往活动,是彝族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